本页关键词:
山钢集团3年内要裁员1万人的消息,在发酵两天后,最终被证伪。但悬在这家山东省第一大国企头顶的阴云,并未散尽。而非钢产业能否救企业于水火,还是一个问号。
日前,媒体曝光的一份山东钢铁集团的内部文件显示,山钢集团试图通过改造、改制、退出、关停、破产清算等方式,从2014年起三年内,将钢铁业务以外41家亏损企业和5.57亿元亏损额,每年分别减少三分之一。
根据山东钢铁集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,裁员并不准确,而是“目前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从钢铁主业向非钢产业分流安置1万人”。
11月6日,在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多方采访中,不止一位山钢内部人士证实,“真实情况是我们现在多元化发展,领导说钢铁主业向其他产业转移1万人,根本没有裁员方案一说”。
不过,在钢铁业持续低迷,钢企亏损乃至被迫停产倒闭的当下,上述筹划已对山钢集团的工作造成被动,“现在太敏感,谁也不敢多说什么,不知高层怎么处理这事”。
实际上,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分流,很难避开山钢集团业绩上的“灰头土脸”。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,在国内重点钢企实现净利同比大增71.26%的情况下,山钢集团不仅营业总收入出现大幅下滑,由去年同期的909.38亿元下滑到881.17亿元,减少28个亿;营业利润、利润总额及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等更是陷入亏损,其中净利润亏损14.28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亏2.3亿元。
除了盈利上的困境,山钢集团的资金情况也不乐观。
据大公国际对山钢集团的评级报告,2011年到2012年,山钢集团经营性净现金流由49.39亿元减少至15.46亿元,到去年,经营性净现金流变为-42.94亿元,其间,该集团资产负债率一路上升,由72.45%升至79.46%,超过钢铁业70%左右的平均水平。
山钢集团的局面,背后是钢铁主业“不争气”。“国内钢铁主业经营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,主营业务利润非常微薄,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将其吞噬殆尽。”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向本报记者说。
而山钢集团在公司治理上的一些问题,更是加重了改善经营状况的难度。
根据山东省纪委披露的山东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山钢集团的巡视反馈,山钢集团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屡有失误。反馈意见中说:“(山钢集团)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不到位,‘三重一大’问题决策机制不健全。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事项,调研论证不充分、决策程序不规范,决策失误问题屡有发生。”
所谓“三重一大”,是重大问题决策、重要干部任免、重大项目投资决策、大额资金使用,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。
如今,钢铁主业依旧严峻,山钢集团想到的方式是,筹划将主业人员分流安置。具体计划是,在未来3年内将1万主业工人分流至非钢产业,年内分流3000人左右。
“围绕主业发展相关非钢产业或涉足新兴产业,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大势所趋。”在结束不久的2014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大会上,李新创曾如是告诉本报记者,目前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非权宜之计,救急之策。
中钢协副会长、本钢集团董事长张晓芳表示,目前,首钢、武钢等部分钢企的多元产业收入或实现利润已占总收入或利润的50%,另外,太钢、本钢、马钢、唐钢、宝钢等钢企,2013年多元产业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3倍甚至5倍。“钢铁企业已经逐渐走上了坚持一业为主,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轨道。”她说。
山钢集团同样很早就已进军非钢产业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,山钢集团的非钢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6.83亿元;实现利润9600万元,同比增加2232万元、增幅30.3%,经营绩效稳步提升,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。这与钢铁主业惨淡的经营业绩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,山钢集团的战略是,一方面把钢铁主业做精做优,另一方面适度多元化经营,未来山钢集团将重点发展五大板块,包括钢铁、矿业、金融、贸易物流和房地产。 |